
分科測驗 考前攻略
隨著天氣慢慢變熱,分科測驗也慢慢接近了。
相信有的同學在學測剛考完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投入準備「分科測驗」很久了。也有的同學最近收到申請錄取的校系再思考最後要讀哪一間?或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再拚一次「分科測驗」。如果你問我到底怎麼選擇才是最好的?我會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做了這個選擇之後,我能獲得什麼?又會失去什麼?
而這一個問題不應該交給師長、或是家長來替你回答。
因為不要讓自己有機會在做了選擇之後,未來若是遇到不如意而有藉口怪罪別人。勇敢地承擔生命重量,為自己人生負責,這是我們必須要自己面對也要學會的事情。
當然,可以尋求很多人的意見,聽聽別人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會怎麼思考、怎麼做決定,以及他們做這樣的決定,背後的考量是什麼?這些都是在成長中,對於我們來說非常珍貴的養分。
如果你目前是在為了分科測驗奮戰,而且主要目標是放在「分科測驗」,那麼接下來的內容會跟你比較有關係。我是MD,每當到了考前1~2個月的時候,不管你準備的如何?
或多或少都有書快讀不完的感覺,然後進入一種越讀越慌的狀態。如果這時的你還沒進入到練習題目的環節,那麼,不管是以考生角度或是幫助學生準備考試的角度,我都會建議你,該開始寫題目了!
分科測驗有一個點我覺得設計的不錯,就是自然組的考科都在同一天,然後社會組就是另一天,加上目前沒有國英文,表示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在3科左右的學科。
當然考分科測驗的同學,也不乏全報的同學,如果你是這樣的同學,歡迎下方留言告訴我。即便你全部考科都報名,但以大多數人的有限時間,通常你能全力準備的考科還是有限。
所以以下分享五點,來聊聊這個時候我會怎樣讓我自己或是我的學生,能在分科測驗獲得更多分數!
第一點、誠實面對自己
當剩下不多時間,然後也很難踏實完整複習一次的時候。
你要問問自己:「我到底準備的如何?」真的有完整讀過一遍、兩遍、或是N遍嗎?還是跳著看其實都還沒讀完?然後即便真的至少讀完過一次,有些不熟的地方,當時練習基本題都是完全參考解答或是問老師,那些不熟的內容要是出現在考題裡面,我可以寫對嗎?考卷或是題本很難,連翻開的動力都沒有,其實是害怕打擊自己信心?或是對完答案,發現離自己的目標分數還有段距離,有點自暴自棄?
不管上述的問句,答案為何?
你都一定要誠實回答。因為問的人是你,想知道的答案也是你,從頭到尾,都是只有你自己在跟自己互動。當你誠實獲得來自你內心的答案,我們繼續下一點。
第2點、你的天空有北極星嗎?
北極星在古代是指引旅人北方的方向,而在我們的人生中,是指引我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或是想做到的事的目標。在考試裡面,就是你有沒有想考到校系?或是想考到的分數?經過了幾次模擬考,或是自己寫歷屆試題或是題本,多少可以抓到自己如果馬上就參加分科測驗,大概會考到什麼樣的分數。
如果你第一次寫完發現離自己的分數真的有段距離,先不要灰心;去檢討訂正後,把自己覺得再寫一次同樣的考卷可以獲得的分數列出來,你會發現通常會高一點。原因可能是因為粗心、或是你覺得這個算式那麼麻煩,應該不是這樣列,結果發現解答也是列差不多的算式,差別只在解答有算到最後,而我們沒有,所以分數沒有拿到。又或是題目用到的觀念或是解題思路,是自己會的,只是「考試當下」沒有想到可以這樣用?
如果你很多的失分,跟上述三種情況有關的話,那我跟你說你還大有可為!
第3點、要不要刷題
如果你刷題的目的只是單純為了衝高考題數量,沒有做其他策略的布局和考量,那我必須說單純「題海戰術」對你幫助不大!而影響刷題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我認為是你的思維裡面是否「有意識」和「有目的」。「有意識」的意思是你知道某些章節的題目很常考出來,但是自己很容易卡住或算錯;又或是你剛學完一個複雜的觀念或是公式,但不確定會不會用。
這時候刷題「也就是短時間內的刻意練習」可以幫助你熟悉這些常考但你不熟的觀念。另外,「有目的」比如說你想讓自己熟悉分科測驗的模式。舉例:分科第一天早上是物理、化學,下午是數甲和生物,假設你四科都有考,那麼可以讓自己在早上的時候讀物理和化學,或是練習該科的題目;下午就讀數甲和生物,或是寫相關的題目。
晚上就整理一天讀完內容的重點,或是還沒完成的部分。當然細節上還有很多因素可以探討,但重要的是,你知道你為何要寫這些題目?如果沒有任何目標或是意識,盲目刷題,那只能說時間效益不高。
第4點、學思並重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大家多少都有讀過論語,這兩句的意思,如果是我用準備考試來解讀,「學習」就像是你在讀講義,當然你遇到比較困難或是不熟的部分,你也會停下來思考。不過這邊的「思考」,我會傾向解釋成「寫考卷當下的思考」。越是大考,出題是更加有脈絡和嚴謹,有時候遇到不會的,可以從「出題者」角度來思考。
「老師這樣出題是想要問我什麼?」或是「老師是想要考我懂不懂某個知識嗎?」當寫考卷或是寫題本的時候,加入「出題者視角」,可以幫助自己更快掌握自己的盲點,以及不熟的部分,並且利用這樣的視角,我們可以在最後複習階段更加有效率。
為了應證自己的學習成效,所以我們會透過寫題目來思考自己有沒有學會;然後,思考過後發現自己的不足,我們會在轉回來學習。這樣的「學思並用」沒有太多花俏的部分,除了考試以外,很多生活中的技能都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學習效率。
第5點、緊張不慌張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未知未來的期待和恐懼,加深了大考在我們人生中的重要性,當然以許多過來人經歷分享,大考並不會是決定性的影響一個人的成就。但我也不會跟你說「大考」不重要!
因為你是考生,對於此刻的你來說,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分數」考高!而有了期望,當然就會怕自己失望,於是你就會既緊張又期待的迎接「大考」的到來。但是如果今天可能因為一張考卷考不好,或是部分內容弄不懂,讓自己過度「慌張」了起來,這樣就會影響自己準備考試的節奏。
如果你安排好了接下來每天的複習計畫,而且你都有實際去執行,執行不到位也有去覆盤,並修正自己的複習步調。那麼適度緊張讓自己維持衝勁去準備考試也不失是一個好方法。相反地,若是什麼都沒有做,只單純窮緊張,甚至慌到不知道現在該怎麼準備,完全失去信心,那就有點過頭了。
如果硬要給一個檢視自己的方法:你可以看看自己一天過後到家,是不是累到就直接去洗洗睡。然後你覺得你已經盡力把一天的計畫完成,也許還是有沒做好的部分,但你已經盡力了。
我想最基本你如果達到這樣的感覺,那就不要太苛責自己了。當然配合之前提到的「要不要刷題」和「學思並重」這都一再告訴我們:知道自己現在為什麼在複習某本講義的某個內容?又或是為什麼現在在寫這些題目?你要很清楚知道做這些事,你想獲得的東西,以及考量到有限的時間,現在去做這些,是不是能最大化你考前的「時間效益」?
我希望這段影片能對你們有所啟發,激發你們在考試前不斷挑戰自我的勇氣。記住,關鍵在於不斷地練習、檢討和調整。相信自己的能力,堅持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有時候加點「吸引力法則」給自己還是挺棒的。
謝謝大家收看今天的影片,希望這些策略和技巧能夠對你們的學習有所幫助。如果你們有任何問題,歡迎在留言區留言或私訊我。學習成長路上,困難是常態,而克服困難之後的喜悅,也只有挑戰過後的人才能擁有。不管如何,我會一直陪著你走下去,我是MD,希望替你的學習出點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