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少也賤

我的過往

我爸曾經教我一道簡單又能吃飽的鹹粥料理

告訴我學起來,至少以後肚子餓就能自己煮來吃。又有一個長輩告訴我,去不同的地方見識時,要「靜靜學,不要太展。」

當年輕時,血氣未定,很容易腦衝,愛面子又拉不下臉,每件事都要裝作自己很懂或是會做。

如果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就很想呈現出自己什麼都會做,自己好棒棒!想當然爾,就會被交代許多工作,而工作一多,勢必會壓縮學習時間。

因此,「難得糊塗」,是一句有大智慧的話。裝做自己是小白(或是真的是小白),就可以看到別人在各項工作方面是如何處理,不管做好做壞都能學到東西。

在論語子罕第六

我們可以讀到。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上述的文字翻譯,我引用傅佩榮教授,〈論語三百講〉的內容給大家參考:

太宰向子貢詢問:「孔先生是一位聖人吧,他竟有這麼多才幹。」子貢說:「這是天要讓他成為聖人,並且具有多方面的才幹。」孔子聽到這段話說:「太宰了解我呀,我年輕時貧困卑微,所以學會了一些瑣碎的技藝,一個君子需要具備這麼多才幹嗎?我想不需要的。」

為什麼孔子會提到自己「吾少也賤」?

我們要從孔子的小時候講起。孔子3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因此,孔子的早年生活是困苦的,因而從事很多工作。其中對於「禮儀」相關的事務特別在意。

常將祭祀用的禮器擺設起來,練習禮儀。大家可以想成,現在小孩玩的家家酒遊戲,有做菜系列或是醫生系列,而孔子就是把大人世界的「婚喪喜慶」相關禮節,當作是自己的家家酒遊戲。

從孔子的幼年和少年時期,不難發現,從事各種不同工作以及透過遊戲方式學習禮節,甚至在家中也不難推斷,所有的生活起居,日常所需,孔子或多或少都會「撿起來做。」

這也難怪,孔子會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這種每天都會面對的家事

比如:煮飯、洗衣服,雖說不太可能故意不使用洗衣機,就是為了訓練孩子手洗衣服。但是確實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一點「生活體驗」。像是,煮飯時,可以讓孩子幫忙,洗米煮飯,這種簡單的工作。

雖說簡單,相信還是很多人不知道米和水的比例,應該要怎麼放,才能煮出好吃的飯;又或是要怎麼煮粥?直接用飯煮,或是用生米煮,水量要放多少?

再來就是如果有煮粥過的經驗,就會知道當長輩沒有提醒煮粥的細節時,我們可能火會開太大,或是忘記隨時攪拌一下,讓米粒受熱均勻,因而燒焦。

其實,不要怕讓孩子犯錯,煮粥燒焦頂多就是難吃,以後就會記得煮粥時要特別留意不定時攪一下。在家裡或是學校,我們其實都能有一定嘗試犯錯的機會,而「犯錯」在我的理解裡面,就是挑戰自己舒適圈範圍外事物時,特別容易出現的「過渡現象」。

曾經每年參與暑期營隊的我

在營隊中會發現很多小孩都被父母保護太好,甚至到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步,什麼都不用做,但這真的是好命嗎?是幸福嗎?

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孔子畢竟也是貴族,如果孔子幼年時期,父親沒有過世,然後也把孔子「保護」的很好,那麼,我們現在的國文課本裡,還有機會見到,被尊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嗎?以及他相關的言論著作嗎?也許可以打一個問號。

在我印象中,真的比較獨立生活

應該是大學住宿的時候,不過跟室友同居的生活,也是一種「照妖鏡」概念,很容易就可以看得出,誰的生活常規好?誰的衛生習慣差?如果外在總是時髦打扮,然後在宿舍卻是另一番光景,那麼,會給人什麼感覺呢?甚至我還有看過有人累積一周髒衣服,帶回家給爸媽洗的,這個就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我是一個十多年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十多年的讀經班老師,雖然還沒成為家長,但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不容易!在放手讓孩子嘗試錯誤以及保護孩子的光譜兩端,要如何拿捏?我想是父母長輩都很為難的課題。

不過,這幾年我遇見一個家庭

也許這樣的模式,可以讓大家參考!父母都是軍人退伍,但是在食衣住行方面都非常簡約但不是吝嗇,培養小孩惜福的觀念。從小父親就會在各種生活方面,陪著孩子們一起做實驗。

像是家裡的魚缸或是外面的造景水池會有蚊子,就讓孩子自己養孔雀魚和大肚魚,用生態防治來處理蚊子。年紀再大一點,會帶著孩子研究以及修理壞掉的電器或是機車,當然跟電有關的事物都有危險性,爸爸也是先研究好,並做好相關安全措施,然後才讓小孩放手去玩!

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爸爸會提出來,讓孩子們去想,並讓孩子設法解決,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我覺得雖然這些內容,可能只是很多人的日常工作,但是如果在孩子還小,就能帶著孩子接觸所有課本和老師叫我們看影片或是想像才能看到的場景。

真實操作一次,絕對比在學電學時,背歐姆定律公式(V=IR),所以AV=AIR,色即是空,要有趣多了!

當然兩千多年前的時代

不會有手遊、桌機,或是電動遊戲。不知道孔子如果穿越時空來到這個時代,會不會認為玩這些遊戲,也能算是「鄙事」的一種?

像我在打字的時候,蠻常被周遭的人說我打字很快,但我小時候根本不是這樣,嚴格來說,我到了高一,才有了第一台屬於我的電腦,但是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為什麼我打字可以很快呢?

這就要感謝我國小同學,小時候找我玩天堂,早個20年,天堂的熱門程度真的是連你阿公阿嬤都知道,平常團練YY、血盟對戰、攻城、聊天、吃王,在那個語音軟體還不興盛的年代,許多的線上溝通交流都是靠「打字」而來,我也因此靠著「ㄅ半」注音,練就不輸用無蝦米打字的速度,同時為了方便聊天和情感傳達,火星文也應運而生,這大概也是95學測國文作文,會考到「火星文」的原因之一吧!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在哪裡出生

也無法選擇自己幼年的生活可以怎麼過,很多事情直接講出來給小朋友聽,可能不一定能理解,但如果你年紀還不大,不管現在面對什麼鳥事,然後暫時沒有能力拒絕,這個時候可以思考,這些「鳥事」有沒有機會,為你培養一些未來能帶著走的能力。

如果什麼都沒有,若是體力活,至少能練就強健體魄以及吃苦耐勞的能力。用心去體會感受,總會有所收穫。

如果看到這部影片,是家長,真的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放手讓孩子嘗試,並且有犯錯空間,同時,孩子平常該做的生活起居相關事務,不要因為孩子說讀書很累很忙,就什麼都幫孩子做好好的,畢竟,再怎麼忙,我們不是依然會找時間吃飯、喝飲料,玩手遊,追劇嗎?

最後,影片開頭時還有提到長輩說「靜靜學,不要展。」

我覺得這個用在交流功課,也是很好的一個方式。當同學互相問問題的時候,如果可以不要展現出自己什麼都會,讓人難以親近的強者態度,可以站在旁邊聽著其他同學,如何講解自己本來就會的題目,或是不會的題目都可以。

如果解的不好,我們也能在心裡面評價,某些地方論述不夠完整,或是沒有理論依據,或是表達可以在更口語化容易懂一點;解的好,我們就賺翻了,可以優化自己的解題模組,如果這位同學用的是不同思路或是解題方式,等同於我們又學習到新的一招。

當然,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現在依然會提醒自己,可以多觀察別人怎麼做?並且多方嘗試新的事物,天曉得,哪天我們會使用到這些自己的過往所學?所以不要到用時方恨少,積極體驗人生便是。讓自己的心態常保拚勁熱情,即使身體年齡慢慢不在年輕,也能依然「吾少也健」。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