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認真作筆記 學習力反而低落

Table of Contents

我們想一下班上是否總是有同學,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筆,做出五彩繽紛的筆記,甚至畫工好的同學,連筆記上的畫都呈現得栩栩如生。

 

然後,再來思考一件事,這些筆記做的很精美的同學,是不是有一部分成績可能普通,甚至在平均之後。

 

再者,常常跟他們借筆記來看的同學反倒是能考出,比做筆記同學還要好的成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有2個原因導致這樣的狀況發生!

 

因為這些辛勤做筆記的同學,只顧著要讓筆記豐富且精美,卻忘了做筆記的重點是在於標出自己不會或不熟待加強的部分,這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這是屬於重點抓錯的部分。

 

還有一種是藉由辛勤寫筆記,就認為可以把所有的上課內容都學會,不用再花時間去經歷那痛苦的思考過程,甚至還帶有一點僥倖或是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認為筆記都已經做成這樣了,成績還不好的話就不能怪罪於我了!

 

若是用上述心態來做筆記,那只能說在考試上無法發揮效果也是可預期的事。

 

以我在教學為例,教完每一題例題時,一定會留時間讓學生完整的抄下上課內容。但我發現大部分同學僅止於抄寫,並沒有將計算的部分,親自練習一次。

 

所有黑板的算式一字不漏的抄上,以專心做筆記來看當然沒什麼好挑剔;而若是以學習的黃金時間來看,就非常可惜。

 

如果聽完老師講解,可以馬上在抄寫時間,自己思索一次題目,自己列算式,自己計算。我的經驗至少有一半的題目很難在第一次學完就能完整寫出並具備足夠的思考解題框架。

 

那麼,我們要怎麼解決認真作筆記,卻無法對等在考試拿高分呢?

 

那就是把握聽完每一題之後抄寫筆記的黃金時間,將一個題目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能完整理解題目在問什麼?以及該採取的解題策略?

 

這個部份很考驗同學對於基礎觀念的理解以及文字運用的能力。如果聽完課,老師講的都懂,看到大多數題目卻不知道怎麼解,那我們就要思考是不是國文不好了!

 

第二部分,將題目敘述轉化成式子的能力,這是考驗轉譯的能力,如果對於題目無法理解到一個程度是無法將這個轉化的工作做好,即便列出式子,也可能只是隨便將公式套用,數字亂代。

 

第三部分,將列好的式子解出,這非常吃個人的運算能力,以及最後答案要寫對,也非常吃個人的細心程度以及反思考能力。

 

有同學這時候問了,什麼是反思考呢?

 

當一個題目你算完後,發現數字大小跟答案選項明顯不合,或是屬性不對時,你能馬上意會到你可以在前三步驟出錯了!

 

舉例:題目選項答案分布都在一百以內,你卻算出上萬的答案,那不考慮題目出錯的情況下,肯定是你算錯了!

 

然後題目問的是關於年紀、面積等一定要為正的屬性,你卻算出負數,那通常也是你在前三步驟有錯誤的情況發生。

 

那說回來,為什麼在老師教完後的抄筆記黃金時間非常重要,因為那是個可以快速確認自己是否能完整RUN完前三步驟的一個時機點。

 

加上此時的記憶力最好,若是能把握這個時間立馬練習,即便前三步驟任何一個地方出錯了,自己都能快速修正,並且做到真正有效的學習!

 

當然如果上述所說真正有效的學習掌握好了,事後想讓自己的筆記更加豐富精美,完全沒問題!

 

我們最後再將今天的分享重點再提一次:

 

為什麼認真作筆記,卻可能會讓學習力低落的原因?

 

  • 本末倒置:注意畫面精美,卻忘記筆記的本質是要記錄自己不熟以及不會的內容。

 

  • 欺騙自己:認為辛勤作筆記,即使沒有花時間好好思考上課內容,也應該在該科考試獲得高分,如果沒有,那自己也盡力了,這種逃避型作筆記反而會阻礙我們成長進步。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掌握老師教完後的抄筆記黃金時刻,將解題三步驟自己親自練習一次,寫完後可以確認跟老師的講課內容有什麼差異?即便在解題三步驟出錯或是卡住了,自己也能知道問題在哪裡?進而針對自己的問題做處理!

 

也有學生提到,老師都不給足夠時間抄筆記。

 

這種情況只好先抄,等當節下課或是當天回家,立馬使用解題三步驟,親自去練習這些今天學過的內容,對照老師上課的教學筆記,去做檢討改進!

 

最後,如果同學對於建立好的解題思考框架趨之若鶩的話,那麼這次影片提到如何真正有效地做好筆記,一定要自己去執行並檢討,那麼,建立屬於自己的解題思考框架那也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