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懈的開始:

 

有些學生升上國中或高中之後:

經歷了長時間的放假、補習班放鬆、或是學校活動減少,

終於從每天的測驗、段考中脫身,好像可以喘口氣。

 

但就在這段放鬆的日子裡,也讓他們悄悄地鬆懈了。

 

我遇過很多學生,在直升高中後放了一段長假,

原本只是想稍微休息一下,結果一拖就拖了好幾週,

甚至幾個月,生活節奏改變,作息變得懶散。

 

最關鍵的是,那種曾經會在段考前「拼命衝刺」的讀書狀態,

忽然之間就回不來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很快就進入到高三或是國三,

準備複習和新的進度便同時開始了,

學測、會考、模擬考的壓力漸漸逼近,

但你卻發現:自己好像還沒準備好。

 

你想念書,但坐在書桌前卻提不起勁:

 

常常不自覺開始整理房間、滑手機、東摸西摸,

做一大堆「好像有用但其實是逃避」的事情。

 

這種狀態,是不是很熟悉?

 

你心裡明明知道:「我該開始讀書了。」

 

但你遲遲沒開始下一步的動作,然後開始懷疑自己:

 

「為什麼我以前可以那麼認真,現在卻提不起動力?」

 

「我是不是本來就沒那麼適合讀書?」

 

這篇文章,我想告訴你三件事:

 

一、你不是沒動力,只是還沒讓自己進行暖身:

 

很多學生誤以為,提不起勁就是「我不夠努力」、「我沒有毅力」,

但真相是:你只是還沒讓自己重新進入狀態而已。

 

就像長跑選手,放了一段假沒練習,

剛回到操場時,一開始跑得氣喘吁吁、步伐不穩,

但你不會說那個選手沒有潛力,因為他只是「還沒暖身完畢」。

 

讀書也是,讀書不是按一個按鈕就可以瞬間進入狀況,

它需要一段重新啟動的過程,你不是懶,也不是沒救,

只是這台機器剛開機,我們需要一點時間讓它運轉起來。

 

二、你正在經歷「鬆懈後的慣性拖延期」:

 

鬆懈是一種習慣,會讓人陷入一種假性的安逸感,

當你經歷一段沒有段考、沒有模考壓力,生活突然變得輕鬆,

你的大腦就會開始尋找「簡單、即時有快感的行為」,

像是追劇、看短影片、打遊戲、甚至是整理房間(咦?

但這些行為其實是你在逃避一件事:

 

真正讓你感到焦慮的「啟動」

 

你不是不知道應該要開始讀書了,而是害怕自己一讀之後,

發現「讀不懂」、「進度落後」、「考不上」……,

這些潛藏的恐懼讓你寧可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

也不願意直球對決。

 

如果可以,耍廢總是很爽的,

但一時的耍廢,卻影響自己準備升學考的步調,

是否划算,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三、那,怎麼找回讀書的節奏?

 

我常常跟學生說,最關鍵的兩個做法是:

 

1. 找回你的北極星:

 

像是:

 

你的目標是什麼?

你想考上哪一所學校?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一個真正能讓你清醒過來的目標,

不是「爸媽叫我考好」,而是「我自己真心想要的東西」。

 

那可能是一個學校、科系,

也可能是一個「我想要成為能改變什麼的人」的想像,

當你有了北極星,努力才有意義,學習才有方向,

這些對未來的想像,會成為現在的你努力實踐的動力來源。

 

2. 給自己一個熱機暖身期:

 

別一開始就急著追求完美進度,

一開始,你只需要安排「保證能做完」的小任務。

 

例如:

不用一開始就排數個小時的複習,

可以只排 20 分鐘做完一份自然科講義習題;

不要去列滿滿的讀書時間計劃表,

只要做到「今天至少寫完這兩題數學題目」就好。

 

先讓自己每天完成一點點,

你會開始找回那種「我可以」、「我有在進步」的感覺。

 

這就是熱機暖身期的意義,

不是強迫自己全力衝刺,

而是讓你的大腦重新記起「我本來就有能力讀書」,

「也曾經做得很好」這件事。

 

最後想對你說:

 

你不需要一次就變回那個認真的自己,

真正回來自己的讀書步調和學習狀態,不是突然從 0 跳到 100,

而是先從0到1,從你願意坐在書桌前,翻開你應該讀的書,

你願意從今天開始,哪怕只做一點點,也要讓自己慢慢回到軌道。

 

不要太苛責自己,你不是不努力,你只是鬆懈太久,

要找回以往積極狀態暫時有點懶罷了!

讓我們現在開始一起熱機暖身一下吧,

現在開始,絕對還來得及。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