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進入學習低效甚至無效的循環

 

學習如果是沒有目標,也沒有意識自己為什麼要讀,

很容易花了時間,卻沒有換得相等的回報。

 

這就是為什麼在學任何東西之前,最好先進行預習,

主要是為了做好心理建設,讓自己清楚即將學習的內容,

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如果是已經在複習的同學,相信對於各科各章節會有的內容,

都有一定程度的熟悉,那麼過去段考曾經學不會的內容,相信你還記得。

 

就像在跟高中同學上數學課時,如果我問第一堂課你最想要從哪裡開始複習,

可以先挑你最不熟或是沒把握的,

通常10個裡面會有8個同學挑「排列組合」以及延伸下去的「機率」,

這兩個單元通常是同學在複習時感到最困難的部分。

 

根據我的學習和教學經驗,排列組合之所以難,

是因為各個觀念和相關題目單獨學習時還算容易,

但一旦綜合在一起,同學就會手忙腳亂,思考著自己應該是正面直接計算,

還是反面扣掉不需要的方法數還是用反面方式,扣掉不要的方法數?

要用組合來算?還是應該排列?球取後放不放回有差嗎?

或是先抽籤和最後抽籤機率會不一樣嗎?

 

當同學只是記住題型,小範圍的考試還能依靠短期記憶解決,

但當題目變得綜合時,他們往往「可以列式」,

但不確定是否有多算或是少算。

 

因此,在學東西時,應該要保持者自己哪些內容特別不會,

再一次複習就是針對這些不會的內容去設定目標,加強練習,

讓自己熟悉思考題目,該怎麼轉換成式子,

然後不要只看如何列出對的式子,也要嘗試理解為何列錯式子。

舉個生活中常見的抽籤例子:

 

國高中班上通常會有籤筒,假設全班50個人共50支籤,

要抽5個人假日返校打掃,請問第一個抽籤,和最後一個抽籤機率誰大?

 

這其實可以直觀判斷,如果每個人依序抽籤,

但彼此不知道誰中誰沒中,等到全部抽完後再公布,

這種情況下,每個人中籤率都是1/10;

 

若是邊抽邊公布,那麼後面還沒抽籤的人的中籤率,

就會隨著前面已抽籤的中籤情況,隨機變動機率,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抽兵種時,有人抽到海陸大家會拍手,

因為有人抽到,表示海陸的籤就變少了,意思就是中籤率更低。

 

所以學習的時候如果能夠針對自己想要加強的部分去複習,

除了可以省下時間,還能針對自己的弱項做強化。

 

帶著「目的」去學習,可以讓自己讀書更有效率。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