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模擬考時可能也會遇到的問題

最近有學生跟我說

一直都很拿手的科目,在模擬考時沒有考好,讓他感到很挫折。無法理解為什麼小範圍的考試都可以拿高分,而在大範圍的模擬考,卻是無法拿到預期的分數?

看著一本本待複習的講義,隨著第一次模擬考成績不如預期,緊張感和無力感讓他提不勁讀書。如果你也有遇到類似的狀況,可以下方留言告訴我,如果你是他,你會如何解決這類的小低潮?

每年都會遇到學生問我類似的問題:

例如:如何準備大考?以及如何提升學習效率?或是模擬考考不好怎麼辦?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讀書時間夠嗎?基本上應該要感到不夠才比較合理!

以學測準備考科而言,至少也要準備個3到4科,加上還有高三的進度要讀,如果你還有額外補習、家教之類的,你的「自我學習」時間,應該會變得非常不夠。

如果模擬考成績不如預期

加上看到還有很多書沒有讀,一定會讓許多人慌掉。那麼,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在如此高壓力的狀態下,還能穩定學習以及準備考試呢?比如說:要準備數學,如果你想著一口氣就要把1到4冊都複習好,這應該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們可以先分析每一冊裡面

哪些單元自己熟悉?哪些單元不熟悉?

接著,因應模擬考來調整讀書比重。比如說下次模擬考如果是考1到3冊,因為上一次是考1~2冊,這次多了第3冊,按照常理推斷,第3冊考的份量,肯定比第1冊或是第2冊都還要多!

那麼我們的時間運用,就可以放比較多的比例在第3冊,這就是所謂的順應時機。先在模擬考獲得一點進步,累積自己的信心和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這會讓我們感覺到,我們是可以在學測時考出好成績的!

接著以第三冊來舉例

主要會遇到三角函數、指對數以及平面向量。如果我們在複習時,捏著講義的厚度,然後看著越來愈近的考試,肯定會覺得怎麼可能讀的完?如果我們能將整個內容,拆解成許多個,一天就能讀完的部分,那麼壓力就能減輕許多。

以三角函數為例

我們可以將裡面拆解成很多個小單元,每天就從中學會一個單元,比如說常考的正弦定理、餘弦定理、和差角公式、兩倍角和半角公式以及面積公式,一天就學會一個內容就好,那麼五個部分,五天就能學完。與其空想要怎樣才能把三角函數全部複習完?

不如拆解成一個個,一天就能完成的內容,按照自己安排的進度,每天完成,還比較實在!

常常跟學生分享自然的考試技巧「強迫取分」

而在複習時,其實也有強迫取分的讀書方式,特別是在時間可能不夠寫完整本複習講義!

經過了兩年多大大小小的考試,哪些內容學得比較好?題目寫起來比較順?相信你多少有感覺;一樣的道理,也會有一些內容怎樣都學不起來,連帶的考試成績也比較低。

因此,在時間緊迫的狀況下

複習講義的使用,對我來說只要符合兩個重點的內容,我一定會先讀起來!

第一點、就是歷屆試題常考的內容。如果你想知道歷屆試題常不常出現?

其實非常容易。大部分複習講義,每個章節後面都會附上歷屆大考試題,看看近3到5內是否頻繁出題?

如果每年都出,那這個部分的內容,就是重點中的重點!

第二點、簡單。

如果題目很常出現,但是每次出現你都不會寫,那也沒意義。

因此,符合常出現的題目,以及自己能夠學會的觀念,來當作第一次複習時,一定要學起來的內容準沒錯。至於,要怎麼知道哪些內容屬於簡單呢?

基本上複習講義的歷屆試題都有答對率,答對率超過40到50%的題目,我認為都有機會理解清楚,並且在未來考試時,如果又出現類似的題目,也有很高的機率可以拿分!

同學在複習時的誤區就是,比如說數學排列組合很不熟,每次考都會列式錯誤或是計算錯誤,然後就一直花時間練習這章的內容。但其實排列組合出題的不確定性最高,有時候甚至土法煉鋼,全部列出來還比較容易看出真正的方法數。

因此,你所不會或是不熟的章節

放大到整個學測考試,也不過就是1~3題的區間,過度在意這些自己無法穩拿的分數內容,卻忽略85%以上的分數,是準備考試的大忌。考試從來都不是上考場才開始,而是從平常的複習方式以及讀書策略,就慢慢決定最終考試的結果。

如果你喜歡這類準備考試和學習方法的影片,請幫我按讚訂閱,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來源。我是MD,希望替你的學習出點主意,我們下部影片見。掰掰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