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是學不會
學習或是準備考試時,自我懷疑甚至自暴自棄該怎麼辦?
「反正我不管怎麼讀,都一定讀不起來,考不好。」
教學過程中,當然不會遇到每個學生都充滿鬥志和熱情,
想要把課業弄好,常常也會遇到自我放棄的同學。
如果是在國小安親班,這樣的學生很可能會遇到老師嚴厲要求,
甚至會有處罰,導致學生更害怕學習。
因此到了國中或高中,我第一次遇到這類型的同學時,
常常會疑惑,為什麼他們對自己那麼沒信心,
甚至還沒開始學新的單元,就已經給自己設下限制性信念,
認為自己一定也學不好新的章節。
老師可以做點什麼幫助學生
為了破除學生的限制性信念,講述任何新單元時,
我都會降維再降維,調整到學生可以簡單答出問題的程度,
只要課堂上老師和學生能有問有答,
至少上課的氛圍會變得良好,也能讓學生不那麼排斥學習。
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即將面對的新單元,
只是以前小時候學過的內容再延伸一點點而已,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在教學現場或是觀摩其他老師上課,我很常遇到老師對這類型同學責罵,
雖然我可以理解責罵的原因來自於,
老師非常想要把畢生功力用最簡單的方式教給學生,
但是學生已經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一定學不好,因此排斥學習,
甚至連幾年前肯定已經掌握的國小基礎題也完全放棄,
這時候老師難免會有點惱火,畢竟學不會正常,
但是連學都還沒開始學,就先放棄自己,這一點很難讓人接受。
這時,有的老師就會教到不耐煩,直接責罵學生為什麼那麼不用功,
雖然我面對這樣的情況,多少也會有點負面情緒,
但我很清楚,責罵學生不僅無法促進他們的學習動力,
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厭惡學習。
因此,我從不會因為學生學不好而責罵他們。
學不好的原因
學不好背後其實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因為國小時期未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甚至還因課業成績不佳而遭到老師或同學的霸凌或嘲諷;
或是本來成績不錯的學生,成績忽然下滑,
可能是因為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學生藉著成績變差來發出求救信號;
也有可能在一些轉捩點,難度忽然提高導致課業跟不上,
既然跟不上,之後便放棄學習。
既然是老師,便要去分析學生排斥學習的原因,
並且旁敲側擊來判斷主要因素為何,知道學生為何討厭學習之後,
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學生脫離「學習無效」或是「學習無成就感」的狀態。
例子說明:
我就有一個學生就是會先說自己一定學不好那種類型,
面對學生上課似懂非懂的學習,加上學生心裡面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天資不夠聰穎,
才無法學好,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是嘗試各種方法,一直想要幫她打破限制性信念。
第一次段考結束後,雖然成績跟以往相比沒有什麼起色,
但看得出某些章節的題目,她掌握得不錯,
我便針對她這次答題的優點,好好鼓勵她一番,
期望她能將這次學習的經驗運用到其他章節或科目中。
根據我的教學經驗,真的會有同學在老師鍥而不捨的陪伴下,
最終重新找回學習步調,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打臉以前不看好他的人。
我希望我能成為陪伴孩子轉變的老師,而不是當孩子有難時,在一旁冷嘲熱諷的吃瓜民眾。
給點鼓勵,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