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前

我需要複習十四本講義,八本題本,五本補充教材,還有寫很多的考卷、模擬考試題以及歷屆試題。這些要全部完成,我才能獲得高分,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執著,那這一集就是在告訴你,屬於「考試」的學習方式。

很多人讀書

除了每次都從第一頁開始讀以外,覺得每個重點都不能放過,一定要全部弄懂才翻下一頁;同時,每一道講義問題都要寫過,才覺得自己學會。

上述的讀書方式,如果你做的到!(先說我不行)

時間也足夠,確實不失是一個踏實有用的方法。

如果你用整整三年的時間都在複習準備大考,也許能夠做到!

而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同學,意識到自己要面臨大考,通常都是在國二下或是高二下,甚至到了國三高三才猛然發覺自己要考試了!因此,想要考好「考試」,當然要有屬於「考試」的讀書方式!

一般人的慣性思維

只會怕自己參考書買太少、考卷寫不夠;但始終不會去思考自己真正的弱點是什麼?自己需要加強什麼?

就跟著大家買了一堆參考書、一堆題本。有寫完也就算了!很多時候,講義或是題本打開,空白到跟新買的沒有兩樣!這樣花錢又無法獲得相對學習成效,同時還加深自己的壓力和緊張感,對於準備大考來說,我認為得不償失。

這就跟買一堆書,但就只是放在書架上,灰塵厚到像雪一般冰凍。

那為什麼還是會繼續買呢?

因為可以將自己的努力和希望都寄託在「買書的過程」中!確實,買過來的講義如果有花時間,和有目標的去研讀,是能讓成績進步許多,然而,許多人買了一堆講義題本,都是無腦買法。

如果能夠將「動腦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以及該如何擬訂複習計畫去做加強,全部託付給「購買書籍」這個動作。相信我,我願意花上全部的錢去購買書籍。那麼,我們該如何丟掉這些束縛呢?那就運用「減法」的威力吧!

越是接近考試關頭,時間越是緊迫不夠用,越要思考什麼書一定要讀?什麼題目一定要寫?假設某科原本買了10本書,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把這十本書都讀完!相反地,要思考的是哪些書可以不用讀?從學習資源的「有意識」篩選,再到精簡的學習,我們目標就是達到「極簡學習」

那麼,什麼是「極簡學習」呢?

我會定義成花最少時間

達成最高效率的學習法,這種學習法特別適用在準備考試。

我常跟同學分享

我們當然得讀書,也就是所謂的「輸入」,然後經過消化之後,在考試時「輸出」,獲得自己想要的分數!這是基本學習系統運作得當時,我們所期望達成的狀態。

而書籍選擇太多,我們常常都在思考,我們是不是該多買一些呢?

這些怕買不夠的心理狀態,其實也會增加我們的負擔和緊張感!買了一堆書,沒有讀完就會讓人充滿罪惡感,看到一堆(自己認為)應該讀的書,還沒時間去讀,就會讓人增加許多緊張感。

同時因為基本的輸入到輸出系統發生問題,成績也上不來,對未來的無力感也湧現出來。都還沒考試,身上就被加了那麼多DEBUFF(負面狀態),這樣你還能考出好成績,我會打從心底佩服你!太難了。

在「回到過去」的學習

這部影片,提醒大家不妨多去思考,自己離想要的分數還有多遠的距離?

那麼,你要如何走到你的目標呢?這個答案因人而異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想的越是透徹;同時,執行越是徹底,越是有更高機率可以完成自己的目標。

在這部影片裡面,我提到「歷屆試題」的妙用,這邊在跟大家繼續深入探究,同樣我們以自然科為例,觀察自己不拿手的題型,以及常失分的原因是什麼?

舉個例子

單選題很常二選一選錯,或是多選題常常寫到沒有分數,計算題容易粗心錯誤!考試時間掌控不好!心態直接爆炸!

如果你有這些問題

我剛好有個線上課程,把解法都放在裡面了!如果你自己嘗試過後,還無法成功處理這些問題,但你又很想克服這些挑戰,獲得超越自己實力的分數,歡迎點擊下方資訊欄,參考MD線上課程「學測自然15級分的秘密」裡面有提供部分內容試看,如果不確定適不適合你,也可以私訊跟我討論。

分析完自己的問題之後

你要去立下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參考前兩年的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篩選,訂下一個比自己現在模擬考分數高,但又不會遙不可及的校系分數。比如說你現在實力是私立大學前段,你可以訂個中字輩校系,以此類推。或是單純以學科分數來衡量也可以,像是自然從均標到前標、或是從前標到頂標,抑或是你本來已經頂標,那就試著比頂標多個一級分,甚至滿級分的方向去努力。

接著,我必須回到一個很多人學習常出現的盲點

那就是認為自己如果無法理解該科,所有觀念的來龍去脈,是無法獲得高分!先說如果今天你時間充足,以終身學習來說,對自己有興趣,或是想要鑽研的學問,花上許多時間求甚解,這是我非常欣賞的做學問態度!然而,今天是要準備考試,若是用這樣做學問的方法來準備,那就很可能會可惜你的努力。

大家都知道學測自然主要考高一範圍的內容,基本上不會太難,確實很多觀念都能理解,是有助於拿分。但有沒有必要在準備考試的此刻去深究到底,那就可以再商榷一下!

舉個例子

高一物理會提到一些近代物理的部分,那我們有需要將高三的近代物理內容完整讀過一次,甚至讀到大學的普物嗎?

顯然不需要!只要你的基礎知識,能夠判斷「選項對錯」即可。

考試的時候我們是要獲得分數,不是要當「科學家」!所以接受有些題目或是有些選項,也許不知道完整原因,但知道該題的答案和選項哪個對?哪個錯?這真的比較重要!因為知道對錯,就代表可以拿分。而我們在學習上要讀到能拿分,真的不用到翻爛講義的境界,也能達到一定程度。

最後

如同考試時,有時間壓力,而準備考試,當然也有時間壓力!如果你對於複習和衝刺的安排,時間顯然不夠用,也就是你在考試前,根本無法完整執行完你的複習計畫,那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放棄它!

重新訂定一個新的複習計畫吧!

如果有同學對於「企業管理」書籍有一定了解

就會知道我上面提出的原則,是利用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經理人的實務》中提出的SMART法則。

簡單說就是你的計劃要有五項原則:具體、可量化、可以達到、相關性高、最後加上時間限制。

那麼看看過去你寫過的模擬考,和各種試卷以及歷屆試題,去分析自己失分的地方在哪裡?

哪些地方可以在短時間內透過「有目標」的反覆練習去加強?然後列出要完成這些目標,你需要的書籍和試卷是什麼?把其他多餘的書,先「減去」!

接著,你要做的就是貫徹你的學習計畫:緊盯你的目標(北極星),而且不讓任何理由拖延你的計劃,除非你想要重考!

透過「減法」的學習

把有限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你真正需要的地方!讓你的待讀清單空出來吧!同時也釋放掉那些自己給自己添加的罪惡感、緊張感和無力感吧!就從「極簡學習」開始!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按讚訂閱,你的支持是創作者的動力來源,我是MD,希望替你的學習出點主意,我們下部影片見!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