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的第一步

不管你是要準備會考、學測、統測或是分科測驗,都會經歷這個時期。

如果在國一國二或是高一高二,沒有養成穩定讀書的習慣。那麼,忽然要進入準備考試狀態,其實是不太容易的,特別是有許多外務的同學,更是如此。

你可能是專精於某項才藝或是在社團中大放異彩的幹部,也可能是遊戲高手,或是球類高手……等。時間,都被這些自己真心喜歡做的事物佔去大多。而剩下的,一想到要讀相對乏味的「課內書」,反而提不起勁。

這個時候,家長們通常比我們緊張

會認為都快考試了,孩子們都沒什麼緊張感,也沒有專心在自己的學習上,這樣大考怎麼辦?未來要讀甚麼科系?真的是應證那句「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關於這件事,我想先跟家長分享:

放心!您的孩子目前看起來漫不經心,似乎也沒有更加投入,這是很正常的。如果小朋友始終很專注在學習,甚至還要您「請」他(她)休息,不要再讀書了!這是有的,但絕對小於5%,也就是統計學中的極端值。

因此,大多數的孩子在面對大考的一開始,都是看起來不知道該怎麼準備!同時會讓您感覺到,似乎心還沒有專注在課業上。

這個時候,比起窮擔心或是指責,倒不如多跟孩子聊聊未來有沒有什麼想做的?或是有沒有想讀甚麼校系?還是課業上需不需要補習或是其他幫助?「真心地」讓孩子覺得我們很關心他們,勝過關心成績。有時候孩子的心被照顧到了,自己就開始想要認真衝刺一番!也是有這樣的例子。

我記得我在以前讀書時代

每次認真讀書時,都很希望家長打開房門,看到我很努力,給我誇獎一下,還可以順便「媽媽十摳」。但是現實真的殘酷,通常家長都會在闔上書本或是看一下手機時,進來房間。

於是就會聽到:都在玩手機,是有沒有在看書?是想要考到學店是不是?我看你不用讀書,去做工好了!之類的話語,讓人聽得不爽,畢竟自己只是稍微休息一下,被看到就被唸成這樣;然後認真學習的時候,就算被看到,也沒有什麼誇獎,於是有的孩子心裡就會有點不平衡。

這一點我想跟爸媽們分享,千萬不要吝嗇讚美

記得最早教書的時候接觸卡內基,關於人際關係的金句「不批評、不抱怨、不責備」,我始終努力執行在我的教學上,即便真的想要跟孩子或是學生講些什麼,一定會挑好的時機跟地點,不會讓情緒一來,直接破口大罵。

畢竟這樣一罵,可能親子關係緊張,甚至澆熄孩子想要主動學習的熱情火焰,那就得不償失了!

講到這裡,要跟各位即將準備或是正在準備大考的孩子分享關於第一步的主要重點。

準備大考的第一步:

我會先尋找自己的「北極星」。如同古時候旅人要如何在黑夜辨別方向?當然是靠著北極星指引北方的道路!那麼?準備大考的我們,要如何確立並持續地往目標邁進呢?那就是找到我們的「北極星」!

也就是所謂的「目標」。常常我在教學現場,問了許多孩子,統計數據裡面,平均每十位孩子,能清楚跟我描述他們的夢想的同學只有兩位。以我為例,我自己在國中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想好長大要做什麼了!

不管現階段達成了沒,始終走在路上、不曾放棄。因此,有時候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連未來要做什麼或是想變成怎樣的人,一點想法都沒有的情況發生。

但真實情況是,「有的!」而且人數比例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必須說,如果很早就立下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往自己的「北極星」邁進,是非常幸運與幸福的一件事!

如果關於找到「北極星」的第一步還沒有頭緒的孩子們,我推薦一本繪本書籍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給大家。會接觸這本書,是因為平常我有參加讀書會的習慣,今年讀書會講師,選了這本書。而總是習慣在讀書會開始,就把書買來先看過一次的我,照著習慣,先買了這本書,好好品味一番。

我發現這本書去解釋「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的觀點」,不會讓我們有不悅的感覺,或是一種又在說教的感覺,而是一種「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為出發點,慢慢地跟我們分享,幫助我們釐清一些人生一定會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引導我們去思考,我們要什麼?

然後為什麼要這樣做?相信對於還沒有找到「北極星」的孩子來說,這本書會有一定的程度幫助我們尋找屬於自己的「北極星」。

如果此刻的你,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

那麼期許這篇文章能夠為你,帶來通往未來道路的蛛絲馬跡。

學習成長其實是一輩子的事情,並不是成功完成某件事,人生就破關了。而是如同一座一座高山,每個我們期望達到的目標是路上一個又一個的山峰,堅持走下去,我們才會有機會看到層巒之外的風景。我像個孩子往山頂奔馳而去,沒有多想後面還有什麼挑戰在等著我們?因為我知道那遠方雲端的光,是「夢想」的形狀!

我是MD,希望替你的學習出點主意,我們下次見。

如果你是正在準備學測的考生,這篇文章一定要看喔↓

看到這篇文章的學測考生,你就賺到(分數)了!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