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的6次方預測未來

一陰一陽之謂道

在我小學的時候,我買了一本書

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那個時候的我,會想要買這本書,這本書就是利用易經來占卦。

之所以會買這本書的原因,大概就是想知道到底準不準,然後只需要三枚硬幣就能占卦真的非常方便。

(這邊簡單說明一下,如果是正式占卦會使用50根蓍草來占卦)小時候跟有同學玩碟仙一樣,總是會好奇,然後想試試看!

(民俗說法,有風險性,乖孩子不要亂碰)

不過,易經聽起來就是很有正氣的感覺

加上操作簡單,我就照著書中的指引,想好自己的問題,開始丟硬幣判斷陰陽爻。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易經的小知識。

易經是由64卦組成,每個卦由6個爻組成,爻有分陽爻、陰爻(陽爻為一不斷的橫線──,陰爻為中斷的橫線– –)因此,透過6次陰陽爻的組成,總共是2的6次方,也就是全部64卦。

再者,根據投擲的硬幣,來判斷是陰爻還是陽爻,接著,要從下到上去做紀錄,過程中,還有變爻等其他法則。這一邊就不講解太多細節,純粹分享卦的基礎組成概念。

雖然操作起來簡單,但後面的解卦才是功夫,照著書本的參考解釋,煞有其事地替自己占卦的象,做了一番預測,不過當時忘記紀錄,所以最後預測準確度如何?

我其實也忘了!

漸漸地也不在特別去翻讀易經,對於易經的回憶一直停留在是用來預測未來事物的工具,直到多年後陪著孩子一起讀經,終於將塵封的易經再次拿出來讀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行」

這句話不管是全部或是局部的文字

相信很多人,都有讀過,這句話出自於易經的第一卦──也就是乾卦的象傳。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大致就是說「天體的運行剛健不已,君子因而要求自己不斷奮發上進。」如果把易經拆成64個小故事,然後細細去品味彼此的不同和奧妙,我想易經應該就能親民許多。

尤其裡面蘊藏著哲理,要是大家能去品嘗體會,真的是能從中獲得多少,就賺多少!

那麼,是什麼樣的機緣,讓我重拾〈易經〉呢?

原因是有一天我讀到論語的〈述而 第七〉第十七則寫到,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首先,我看到這句話的第一直覺是,「易」到底有什麼魅力,讓孔子可以學完之後,就不會犯大錯?

第二個是為什麼孔子說到「加我數年」?是孔子覺得與易經相見恨晚,要是能早點遇到易經,就能早點學習易經的感嘆?

還是有什麼其他的解釋呢?

於是查了網路上和相關著作

發現學者們對於這句話有許多不同見解,其中我覺得有一個說法蠻合理,我聽起來也覺得可以接受,分享給大家參考:加我數年的「加」等於假,意思就是借我數年。

然後五十解釋成「或五年、或十年」,無大過也可以解釋成「無太過」或是「大過」,這一邊跟大家分享一下「無太過」的感覺,類似孔子講過的「不踰矩」。

上述的解釋參考自邱豐饒先生的〈「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章考辨〉的論文,同時我們想一下孔子那麼好學,甚至讀書勤奮到了大家還用一句成語形容孔子,也就是「韋編三絕」,難道如此好學的孔子,在年輕時會沒看過〈易經〉這本書嗎?

或者是要有一定歷練或是生命厚度,才比較能讀懂「易經」呢?

打牌有所謂的EV值(也就是期望值)

如果在名為人生的這場賭局,我們能夠在做決定時,都能選擇對於人生是有幫助的選項,也就是累積多一點的正EV,我想人生這場賽局打到最後,我們可以預期能收穫滿滿。

但是,人生都只有晴天、順風嗎?會不會有下坡、或是雨天的時候,甚至你還要逆風高飛呢?

很多人會在失意不順遂時,求神問卜,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和絕望感,讓我們很難積極面對生活,甚至沒有體驗過挫折失敗的人,一次就足以被打趴,被命運壓在地上摩擦。

所以對未來以及未知事物的預測

有時候可以給人一種力量,一種想要再站起來的力量。就心理層面來說,我非常認同這種力量;而實際層面,我們當然也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

舉個例子

重考後還考不到自己想要的校系,於是自暴自棄,覺得人生無望。如果透過預測未來的方法當作參考,假設結果顯示「繼續堅持」很有機會可以考上心儀校系,難道會因為預測樂觀,所以我們完全不努力、不用看書,就能考上嗎?

這個答案,我想不需要我說出來,大家心裡也能明白。「易」代表的是改變,可以是「樂極生悲」,也可以是「否極泰來」,不要忘記福禍相依

只要能選擇對於人生是正EV的事情,選得越多,相信對於人生的趨吉避凶是可以預期的。但難就難在,我們每個當下的決定,到底哪一個對於未來是好的?哪一個是壞的?哪一個是現在看起來壞,但長遠是好的;哪一個是現在看起來很好,而未來是壞的?

除了透過自己去選擇,並在未來覆盤以外,透過身邊的家人師長朋友,人生經驗的分享,也能作為我們的參考依據,再者,就是透過像是易經占卦,或是其他的玄學,給出一些可能的方向,提供參考。

對!一切都是參考,因為最終做決定的人,還是我們自己!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以及由這本書所改編的電影〈了凡四訓〉

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袁了凡,透過積極行善修福,改變命運的例子。

書中提到易經64卦,每個卦有6爻,總共有64乘以6也就是384爻,而這64卦中,只有「謙卦」,六爻皆吉。

簡單說,平時日常生活中同學或是同事,可能時不時就分享這周星座運勢如何?我們不是都會很在意這周運勢好不好嗎?

一樣的道理,看到書中講到「謙卦」全部都是吉祥

就會特別去翻「謙卦」來看一下,然後也希望自己透過易經占卦,也能得到「謙卦」。

但事情總是不會像想像中單純,從〈傅佩榮談易經 樂天知命〉這本書,對於謙卦的解釋,這一邊我擷取部分作為分享。

謙卦的組成是下艮上坤

簡單說就是上面是地,下面是山,地代表平順,把一座高山藏在地底下,代表謙虛。

一個人說自己謙虛,其實可能是沒有實力,但謙卦把高山般的力量藏在地底下,表面上跟別人一往平等,這才是真正的「謙」。

〈序卦傳〉說:「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可以簡單理解成,山本來是崇高的,卻處於地之下,越是自視卑下,別人越尊重他,越是隱晦,德行就越光輝,這樣的人會有好的結局與結果。

接下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當初一看到謙卦,就想說做人要謙虛一點,這當然沒錯。

但還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自己是否有實力或才能?如果實力超群或是才能高超,但是為人謙虛,這絕對是大大加分。

而不是能力不足,卻用謙虛來欲蓋彌彰,掩蓋自己還有所不足。

因此,傅佩榮教授分享西方教育觀點:人的生命是在不斷完成自己、製造自己,把自己製造成完美的結果。透過教育培養個人風格。

簡單來說就是接受一開始我們不夠好,然後去學習和修練,讓自己越來越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過程中如果有所迷惘,也許易經可以成為我們路上的一道指路牌,有機會的話,不妨讓我們用2的6次方來預測並體驗人生吧!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