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和進度的糾纏

前言:

跟學生上課的閒聊:

最近在上課與學生閒聊時,我會詢問高三或國三的學生,

學校老師是否還在上新的進度?或者已經開始複習了?

再來,我會問學生,學校有沒有安排假日加課?

藉由這些問題,我可以大致判斷出學校對於學習與考試的策略主軸。

再根據我對學生學習狀況的理解,

給他們一些建議,讓學生自己決定該如何分配時間在進度和複習上。

 

大考的準備:

國三生的準備方式:

 

在國中方面,我認為準備上的問題較少,

畢竟會考通常在隔年五月第三週的周末,時間較為充裕。

所以,我通常會建議國三的學生,

將80%的時間放在進度上,20%用於複習。

記得我國三時,學校老師常說國三的課程要當作沒有複習的機會來學習,

如果能做好這一點,複習的內容將只剩國一與國二的部分,

以段考結束後的2到3週時間來複習尚未準備的內容,應該是足夠的。

 

高中的時間安排策略:

 

相比之下,高中的學測準備要複雜得多。

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有些學校會完全不上高三的課程,

專注於學測複習;更多的學校會繼續上高三的課程,

但考試難度只會以課本或基礎題為主,

專注於基本概念的掌握。

如果學校是這種風格,

我會建議學生以80%的時間專注於複習,

20%的時間應付進度,

畢竟九月距離學測只剩一百多天,

時間緊迫,至少要準備3到4科,

甚至可能要全科報考,

這會比幾年前每個人都要考五科的時代還要辛苦。

 

學生的分享:

 

我也曾聽過一些高三學生提到,

有的同學已經決定全力準備隔年七月的分科測驗。

我能理解這種選擇,畢竟只看考試成績,

誰高分誰先上。

然而,自108課綱實施後,

學測的國文、英文等科目在分科測驗時也可能會被採計。

如果完全放棄學測,而連基本要求都達不到,

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分發資格。

所以,如果我是這樣的學生,備審和面試我可能會佛系準備,

但國文和英文一定要盡全力,

因為這是常被採計的科目,如果考得不好,

將來很難在分科測驗中扳回劣勢。

 

自然組同學的策略:

 

以自然組為例,想要靠分科測驗翻身的同學,

必須面對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的考試,

這些科目難度會提高且時間更短。

如果學測時這些科目表現不理想,

那麼在半年內大幅提升成績是有挑戰的,

尤其是學測自然科目以高一內容為主,

若高一都準備不好,高二和高三的內容很難掌握。

 

學校不教高三進度,只有複習:

 

另一種極端情況是,學校完全不教高三進度,

只進行複習,而學生也認為應全力在學測中考上理想學校。

如果這種情況下仍無法在學測中取得好成績,

面對分科測驗的高難度題目將更加艱難。

更遺憾的是,萬一個人申請未如願,

連分科測驗的分發資格都可能失去。

 

一定要考好的科目:

 

因此,我的建議是學測準備應先以國文和英文為主,

再來是數學,最後根據你的目標選擇自然或社會科。

 

讀書方法分享:

 

最後,我想分享最近領悟到的「身體記憶」學習法。

以我為例,每週五中午發付費電子報,

週一發免費電子報,這些時間段都固定下來,

讓我的身體自動進入工作狀態。

學生的生活也應該如此,理想狀況是自律,

但自律往往是最難維持的。

自律的關鍵在於合理安排時間表,

而非設置過於完美的計畫。

 

例如:安排早上6點起床,6點10分背單字,6點40分算數學,

一路安排下去,以無縫接軌的時間安排方式塞滿你的所有時間縫隙。

 

這種計畫看似完美,卻很難持續。

因為若有突發狀況導致計畫被打亂,

往往很難補回。

我現在的做法是,安排自己每天至少做一些基本的學習活動,

例如,每天一定要背單字、解數學題,其他的依當天狀況靈活調整。

 

「身體記憶」的原理就是將每天固定的時段安排給學習或工作,

久而久之,身體會習慣這些時間安排,

到了這些時間,不學習反而會感到不適。

如果你覺得自己複習時間不夠或不知道該優先讀什麼,

歡迎留言討論,我也許會在之後的直播或影片中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MD,希望替你的學習出點主意。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