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單選題的邏輯
考試介紹
現今的國高中考試還是以單選題為主要題型,而單選題的特點就是答案只有一個,
因此,利用這個特性,只要在一題單選題中看到兩個概念相似或是意義相近的答案,
就可以同時刪去;
相反地,遇到兩個概念近乎相反的答案,基本上有很高的機率答案在這兩個之間。
有策略解單選題的好處
這樣的解題技巧,如果能夠靈活運用,即使一道題目看不懂,
或是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還是可以透過這個技巧拿到分數。
例子說明:
上週幫一位同學檢討試題,那題的解答方法,
基本上就是運用了我剛才分享的法則。那時同學說他看不懂這道題目在寫什麼,
我便引導他:「如果你題目看不懂,不妨先看看選項,
觀察一下選項有什麼共通性質,或是單純從選項之中就可以判斷答案。」
「我覺得A和B的答案是對的,C和D可以排除。」
「A和B似乎有範圍重複的地方,你判斷一下A和B哪個是比較嚴格的條件?
哪一個比較寬鬆?」
「我覺得A的答案限制更多,B相對寬鬆。」
「這樣的話,你應該要選A,還是選B呢?」
「老師,我判斷不出來,怎麼辦?」
我搔了一下頭,想到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釋:
「A比較嚴格,所以A成立時,B也會成立,對吧?
那B比較寬鬆,所以B成立,A不一定成立,是吧?」
「對啊!」
「那你覺得答案應該選哪個呢?」
「我覺得答案應該是A」
剎那間,我覺得頭很暈,因為單選題答案只能有一個,
幫同學分析得如此詳細,已經不再是測驗他是否理解該章節的內容,
而是在測試他的邏輯思維了。
「我們剛剛不是討論到A正確B就會正確嘛?」
「是啊」
「然後B正確,A不一定正確對吧?」
「沒錯!」
「所以在確認C和D是錯誤的情況下,答案要選『B』」
「為什麼?」
「因為如果你選A,B也會正確,但單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所以答案應該是B。」
「喔!原來如此」
得分羞愧
也許會有人覺得靠考試技巧拿取分數,不是真正理解學習內容,並不是一個好的做法。
通常我就會反問學生:「如果你知道答案是A,但無法用學到的知識解出來,
你會不選A,讓分數白白被扣掉嗎?」
從十多年前問到現在,從來沒有同學說會選A以外(錯誤)的答案!
能夠從題目和選項的提示來判斷答案,其實也需要一定的基礎實力。
如果你無法排除C和D,那根本也不會在A和B之間猶豫了。
所以先讓同學在成績上嚐到甜頭,自然會更有動力去學習,
如果樂於學習,成績又不錯,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