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選擇
最近跟幾位學生聊天,常聽到一些自我懷疑或是放棄的語句。
可能接近大考或是段考,考不好會讓人更加焦慮,而有一種先入為主,認為自己一定無法再更好,不如學學時下流行的「躺平族」或是「阿姨我不想努力」的戲謔話語。
很多人,由於時常懷疑「國文」這一科到底有什麼用?似乎也跟著輕視文字的力量,我必須說文字可以呈現一個人文化內涵和思想水平,甚至功利點來說,還能幫你賺取名利。不過這些是後話,並不是本文想要討論的重點。
常使用負面或是消極文字,人生也會更常遇到逆風。
文字,本身是具有強烈暗示意義的。如果常常自我矮化或是畫地自限,說些喪氣話。自然而然整個人的氣場甚至想法,都會壟罩一層負面陰影。這樣的效果,我認為不亞於心理催眠的效果。
今天也許你說一句:「這次要是在考得如何如何‧‧‧‧‧‧,我就要放棄什麼什麼。」然後心裡想著「人生面對任何挑戰,若覺得自己做不到,放棄就好,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總有自己的出路。」
我認為能夠「無米煮番薯湯」的人們,都不是自己主動想放棄,而是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可能性,跟上述「習慣性放棄」的被動式認為「關了N扇門,總會為我開啟那道窗」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
國中數學老師在高中聯考,數學卻是最低分
我常常會問問自己的學生,有沒有聽過某某老師(我的國高中老師們),評價如何?教得怎樣?欣慰的是老師們依然健在,甚至有些早以成為名師(以當時老師的認真教學,我也不意外就是了)。
這讓我回想起我國中時候,啟蒙我很深的數學老師,當時課堂上跟我們分享:「高中聯考她數學考了很低的分數」,本來很想放棄,但是命運就是如此奇妙,讓她填上了師大數學系,現在也就成為你們的數學老師囉!」
後來,也有許多人跟我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很神奇地都有一個巧妙共通點。
那就是,當我們選擇放棄某個,原有機會突破的挑戰,還自以為自己只是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殊不知這個被放棄的挑戰,會在多年後,以更難的姿態佇立在我們通往未來的道路上。
「該面對的,終究要面對!」
我的人生道路上,也有這樣一道關卡。
高中時期跟英文導師的衝突,演變成自我放棄英文,而後在我未來人生的道路上,總在我要往前踏進時,冷不防地拖我後腿。
但是我不會有任何怨言,因為是我先放棄了自己可能有的機會,一時的不明理無法做出智慧的判斷,以為英文不讀,考不好,就是對這科老師最大的抗議。
不是!這對老師不痛不癢,葬送的是自己未來可能性和選擇權。
這也是我後來常跟學生說:「無論你多討厭某個老師,千萬不要放棄這個老師教學的科目,反倒是要更認真讀,千萬別讓自己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後悔當初自己不理智」
這邊我不討論跟老師的細節,而是想要將重點放在,我們要是能有大局觀,知道怎麼選擇會對自己的未來最好。但是,這真的不容易!你要一個十多歲小屁孩,能夠忍住青春特有的衝動,做出不後悔的選擇,除非,有人隨時在身邊耳提面命。
當初的我,確實不具備這樣的大局觀,這也讓我後來的人生走了許多的彎路。而多走的這些彎路真的就不好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總之,我會以我目前擁有的大局觀,站在客觀立場幫助學生思考,他們所做的決定是否會讓他們在未來蒙受損失。該給建議,該講嚴肅話,就當講。「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在教學現場,這句話是我奉為座右銘的圭臬。
我不喜歡衝突和紛爭,但為了讓你明白人情義理,我願意開第一槍
看著公然挑釁我之類的學生,我明白,我以前也做過。不過我盡量不選擇「強制壓下」,而是跟這樣的學生「就事論事」,雖然,情緒會很不爽,難以壓抑,但為了將來的教學品質還有良好的「溝通管道」。除了課業討論外的熱烈激辯,這類型的衝突往往也是老師和學生不可避免的。
所以看到學生說出些自我放棄的話,或是想擺爛,總讓我感到惋惜。此時,會停下教學的腳步,來堂客製的生命教育課程。「真的不喜歡讀書,就去選擇學一技之長;可以不喜歡看課內書,但是自己有興趣的書籍要多看,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喜歡學習,學習自己喜歡的事物。」
有時候,寧願我們課程就到此結束,我也要讓學生知道一件事情,不是「錢」讓我想要努力教學,幫助你成為更好的人。而是我選擇了這個志業,我要盡我所能幫助有緣的人,讓他能夠在求學路上以及面對人生的問題上,少走點冤枉路。我如此努力和付出,同時拿取我應得的報酬,如此而已。
舉個例子:你若是以後想走科技業的人,卻在此刻跟我說不想讀數理,我會很傻眼,基礎都沒打好,怎麼有機會去挑戰並完成更困難的副本。
人可以有目標,但絕對不是好高騖遠;人可以失意,但絕對不是自我放逐。我們看事情立下目標,短則數天數周,長則頂多一年。以目前教育週期,我建議同學至少以三年為目標,去訂下自己三年後想要讀什麼樣的學校,學習到什麼新的能力,改善自己什麼不足‧‧‧‧‧‧等。
當我們訂下長期的目標,便會發現一次段考失意,甚至是一次大考不如意,都不會是人生終點。反倒是我們若能從這些相對挫折的經驗學習到東西,反省檢討並用在自己未來擬定策略計劃上,一切都是很值得!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遊戲,每個人的RPG遊戲體驗,都是獨一而二。
這是個任何人都有機會完成夢想的時代,不要忽略以及看輕自己所擁有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