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你的「內在原力」

夜深了,不是不倦,而是期待一個回應。即便此刻只有孤身一人,還是覺得有什麼在心中洶湧著。挑燈夜戰的時刻,你我都曾經擁有。伴隨著曾經「對了」現在卻「錯了」;曾經「錯了」現在依然「不懂」的題目,讓自己不禁嘆了氣。想成為自己的英雄,卻總是狀況四起,不得不氣短。

買了〈內在原力〉,看完標題後的感想

當我們想要將事情做好,或是想要讓自己有更多的創造力,總是會逼迫著自己輸出,或是鼓勵自己要走出舒適圈。然而,事情卻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

唯一能夠簡單確認,就是「內在」原力會決定我們能走多遠以及能將事情做得多好!

自定義「內在原力」

我認為這個名詞可以從兩個地方著手:

第一個是「內在」:就像返觀自照,洞見自己的如來本性。

就像佛法說到:「眾生皆有佛性。」

我們總是像身外求,卻不知自己也有清淨的本來面目。就像常讀到的一段文章「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雖說意思不一樣,但我想用不同的名詞來做替換。

「總為浮雲能蔽日,自性不見使人愁」

我回想起,在對岸旅居時,常看到他們的一句Slogan「莫忘初衷」。

很多時候,我們看看自己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的理想、或是想考上的科系,有時真的把自己用的有點狼狽。甚至還會質疑自己,明明可以躺在家爽爽追劇,打Game,何苦要逼自己更加精進?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不需要回答任何人。

而是只要問問自己,聽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避免一時衝動,放棄自己一直想做好的事,或是想成為的人。

你的「原力」

第二個:「原力」,我會簡單的譯成「原本的動力」。

呼應剛剛提到的「莫忘初衷」,我們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通常都會有自己渴望達成的目標,而這份「期盼」就是原力的純粹展現。

假使一位考生,想要在考試中有好成績,正常來說投入大多的時間,連休閒娛樂,以及睡眠時間都需要貢獻出來,只為了能在升學考試中大放異彩。

我相信人的本質,是貪圖享樂安逸的。所以,能夠迫使自己,去做未知結果的事物。本質上是違反人性的。

因此,若是成績不見進步,或是寫題目寫到懷疑人生,這些浮雲總會蓋過自己心中澄明的光亮。進而開始愁「考試考不好」或是愁「考不上自己想要的學校」之類的事物。

未雨綢繆是好事,但過度憂慮DUCK不必!

心理影響生理,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體驗過。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有沒有考數學的時候,鐘聲一響,題目都會寫的八卦?

每次考數學,總是怕東怕西,怕寫不完,怕考不好;怕簡單的不會算,怕太難的只有自己以為難。於是綁手綁腳,然後跟題目談戀愛(忽略沉默成本),最後考題寫不完,只能胡亂瞎猜。最悲慘的是!那些猜的題目都好簡單,自己都會寫。

不然就是什麼題目都看過,然後解題步驟都差一點點就能解出。上一題這種感覺,這一題這種感覺,下一題依然這種感覺。寫完整份考卷都是這種感覺。

於是心想完了,這份數學去了,一定考不好,「自己好廢」或是「早知道就不該給自己那麼大的期望」這些妄自菲薄的負面心錨,就將自己牢牢束縛,擱淺在絕望淺灘。

只能無奈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倒數,而會寫的數學卻屈指可數!

這世界最大的無奈,不是你完全不會寫;而是考試完畢鐘聲響起,你才發現你會寫那些你以為不會寫的題目。

因此,在重要關頭,若是因為各種瑣事或是不順心,便萌生起種種的「不如放棄」,但是在這些事情過去後,卻又對自己沒有用盡全力,遺憾的要死。

我們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心理狀態呢?

信仰、靜坐、泡茶

不得不承認,如果你有信仰,對自己信仰的神,禱告,並祈求祂的加持。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再者,透過靜坐(冥想),去放鬆身心靈,並且重新整理那早已紛亂不堪的思緒。既然浮雲總是在,那麼我們在心中刮個大風,吹散,撥雲見日總可以吧?

如果你有茶具,好好地為自己沏一壺茶,這一份寧靜會為自己的內心帶來一份平靜。當然沒有茶具,泡一杯熱茶,在讀書的時候,啜上幾口。也是挺有用的!

一直以來都有聽過關於冥想的妙用,特別是從「楊定一」博士所出的相關書籍,照著書裡面的指引,讓每天都能有個專屬於自己,不受人打擾的時光,是非常重要且需要的!

讓學習乃至於人生,都成為無限賽局

〈內在原力〉我翻開後,第一個映入我眼簾的就是「無限思維」這個篇章,不禁讓我想起了,這十多年來,每個陪伴學生的夜晚,我或多或少都曾提到這一句話。

「人生只要全力以赴,沒有什麼時刻是浪費的。」

有時候,自己會講出一些類似名言佳句,或是人們所說的「心靈雞湯」的語句。看似要鼓勵他人,殊不知主要是用來「說服」自己,說服自己相信,真有那一天,夢想會實現;說服自己,現在努力的一切都不會白費。

作者在此章節開頭,提到一句話:「生命是長期而持續地累積」

這句話,跟我上面所提到的,主概念不謀而合。看來我們在生命的河流裡,總是怕迷失方向,但又想攫住點什麼,心中總是盼望著不要什麼都像青春一樣,抓住了水,轉眼卻消逝在指間。

十之八九

平均我問十位同學,「以後你想做什麼?」或是「你想考什麼樣的科系?」還是「你有沒有什麼夢想?」有大概87%的同學,會很間單的回覆我:「沒有」

並不是越早有夢想的人,就比較高尚。如果可以,我會希望我自己是個很早就能有夢想的人!也許有的人會說:「想早點知道,是因為完成夢想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嗎?」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另外的原因是:「完成了第一個夢想,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許許多多個我們想做而且能做到的想法,在腦海中浮現。」

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高中常聽的〈五月天〉倔強一詞中,有時候會覺得歌詞是不是寫得太過誇飾了?而實際在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或是所謂的夢想。會發現自己對自己的質疑,確實是自己往前走最大的阻礙!

「我拍這個影片或是寫這個文章,別人會不會都會了?或是覺得我在講廢話?」

「真的會有人想聽我講話嗎?上鏡頭真的很尷尬,那個臉有夠僵,講話有夠假掰!」

以上都是我在拍攝影片跟Podcast時,無數個loop,我總是要先打倒其他的「我」,這樣你也才能看到「這篇文章」或是我在影片上「露臉」。

「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很不一樣!」這句slogan,真棒!

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

常常在教學裡,我總是會跟學生分享:「永遠不要停止批判性思考,老師也不是什麼都會;講的也不一定什麼都對。」

就像數學或是物理,總是有許多條路,可以讓你到「羅馬」。我的學生們可能不知道,有時候你們提出的想法或是解題概念,連我都沒想到,或是很驚嘆「原來還能這樣解」。

能跟學生就「學問」或是「人生哲理」,好好的論上一回,真的是人生一大樂事!

因此,「教學」上都能異於老師,提出令人佩服的想法;何懼人生提不出專屬於自己的「解法」呢?

我非常想引用〈賈伯斯〉在演講中的一段話,跟大家分享。

「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

 

封面圖片選自:攝影師:S Migaj,連結:Pexels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